1、选型的优化。在污水厂初期建设期间或者升级改造期间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进水水质的情况,特别是存在雨污合流的收集管网,当地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如果是改造项目应结合改造前的进水水质中大型漂浮杂质的数量和原有粗格栅的去除效果,做好粗格栅的选型。比如进水中如果存在大量的大型漂浮杂质或者管网中石块较多的污水,应选择固定栅条的高链式粗格栅,这样的粗格栅栅条质地坚硬,不易被粗大的漂浮杂质和石块冲击损坏;污水中的杂质主要是生活污水中的卫生用品的,可以考虑回转耙式的粗格栅,可以加大捕捞密度,减少粗格栅漏渣的可能性。
2、运行的优化。粗格栅的运行方式有时间控制和液位控制,如果通过时间控制粗格栅的模式,优化的措施是针对季节性进水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运行时间控制,夏天雨季期间,大量的雨水管内的漂浮杂质也会进入到污水厂中,这需要粗格栅的运行周期进行针对性调整,运行时间加长,停留时间缩短,提高粗格栅的总体运行时间,避免出现杂物大量堆积的情况,保持粗格栅后的栅渣运输和清运的及时性,避免粗格栅垃圾过多,回落到栅后的水渠内。液位控制的粗格栅要保持格栅前后的低液位,过高的液位控制,会造成格栅前后液位差计的指示数据相差过低,不能触发粗格栅的启动,造成粗格栅表面堆积大量浮渣,再次启动可能会因负荷过高,导致链条卡滞断裂、电机过热等问题出现。
3、冬季优化管理。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粗格栅属于半浸没式污水处理设备,在冬季期间,设备上部和下部的温度相差极大,很容易造成粗格栅捞出的浮渣冻结在格栅或者栅后的输送装置上。增加保温厂房,可以避免粗格栅本身的冻结,对栅渣输送装置开停时间设置冬季的运行周期,将粗格栅捞出的栅渣完全推出去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运行,将运输装置中的水分充分排掉后再停止运行,在无轴螺旋底部开孔释放栅渣中的水分,及时清运运输装置后的转运栅渣,避免堆积过高造成清运装置冻结等。
粗格栅作为污水厂进水的第一个处理设备,进水中复杂状况对粗格栅本身的冲击是最直接的,粗格栅损坏也较多,在粗格栅的优化管理上一定要结合不同季节下不同的进水水质进行相应的优化管理措施,以减少粗格栅的损坏和浮渣的跑漏。
(3)进水提升泵房
污水再通过粗格栅以后,一般在经过栅后闸板阀门后就进入到污水厂的进水提升泵房内,删前栅后的闸板阀可以通过同时开启或者关闭后,将对应的粗格栅的运行状态调整为停运或者投用,这两个闸板阀需要配合的同步使用,栅后的闸板阀的具体优化的管理措施与设置在集水井内的删前闸板阀基本相同,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通过粗格栅对进水中的大型的漂浮杂质拦截后,污水进入到下一个处理设施内,污水提升泵房。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重力流,也就需要通过逐步降低的管网来输送污水,到了污水厂内以后,往往有很低的管底标高,一般很难和污水厂的整体建设的构筑物标高一致,因此需要对较深的污水管网内的污水进行提升,而通过粗格栅的下一个构筑物污水提升泵房的功能就是主要是将依靠重力流动的城镇污水提升到污水厂处理构筑物所需的高度。
从这个功能来看,污水提升泵房主要是要增加污水的重力势能,增加势能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污水提升泵的高速离心的动力赋能,而这个需要消耗大量的动力,因此污水提升泵房内是整个污水厂中能耗较高一个构筑物,对于这个构筑物的优化管理也主要是在能耗的控制上进行的。
污水提升泵的能耗主要是将污水从底部提升到一定高度过程中需要消耗的能量,降低这部分能量就需要对污水提升泵的能耗进行详细的了解。下图是污水厂内污水提升泵的安装工作原理图,
污水提升泵工作原理介绍,其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离心力和真空效应。当泵启动时,叶轮开始旋转,通过离心力将污水吸入泵体。随着叶轮的旋转,污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推送到泵的出口。同时,泵的设计采用真空效应,通过快速旋转的叶轮在吸入污水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真空压力,促使污水顺利被提升至出口。这种工作原理使得污水提升泵能够高效、稳定地输送污水,适用于城市污水系统中的多种场景,包括污水厂的第一级的污水提升过程。污水提升泵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耐腐蚀性能。泵的主体结构通常由泵体、叶轮、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泵体采用耐腐蚀材料,以防止污水对泵体的侵蚀,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叶轮的设计通常具有高效能、防堵塞等特点,以确保泵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则能够精准控制泵的启停和运行参数,提高泵的智能化水平。
污水提升泵在污水厂中的作用比较单一,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进行优化需要对水泵的运行原理和管理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下周将围绕污水提升泵的优化运行展开进行讨论,欢迎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